聚合物

四川大学邹国红教授AM:可打印再生聚合物,实现超长热增强余辉发光

在生物成像、防伪与光学传感等领域,长余辉发光材料因其能够实现时间分辨检测并显著提升信噪比而备受关注。目前广泛使用的无机长余辉材料,如SrAl₂O₄: Eu²⁺, Dy³⁺等,虽具有高亮度和长余辉时间,但其制备需高温、质地脆硬且可能含有毒重金属,限制了其应用。与

四川大学 聚合物 余辉 四川大学邹国 邹国 2025-09-29 08:10  2

事关全固态锂电池,重大突破!

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领衔的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该研究成果有望为成熟的固态电池产品研发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另外,武汉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杨培华课题组通过构建新型阳离子-两性离子聚合物电解质,为发展安

张强 聚合物 锂电池 溶剂化 杨培华 2025-09-27 19:17  2

清华大学在固态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面向电动汽车、电动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对动力系统提出的高能量、高安全需求,开发兼具高能量密度和优异安全性能的电池器件已成为当前储能领域的重要挑战。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本征安全潜力,被广泛视为下一代二次锂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是以富锂锰基层状氧化

清华大学 电池 聚合物 电解质 聚合物电解质 2025-09-27 15:36  2

中国团队突破塑料工程百年难题,纳米颗粒是制造终极塑料关键

塑料工程领域的一个百年难题即将被攻克。中国吉林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在常见塑料中添加特定的纳米颗粒,能够同时提升材料的强度、韧性和加工性能,从而打破了长期制约塑料工业发展的"三难困境"。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了全新的材料解决方案,也为塑料回收和可持续

工程 聚合物 塑料 基体 聚合物基体 2025-09-26 18:49  2

中国科大AM:开发电位门控聚合物,实现固态电池离子传输与存储一体化

固态锂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潜在的高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然而其实际应用仍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固态电池中,固态电解质与电极之间存在异质界面,导致界面电阻高、离子扩散缓慢,严重限制了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通常,复合正极中需要添加大量(20–40 wt%)电化学惰性的固态

聚合物 中国科大 电位 电位门控 门控聚合物 2025-09-15 07:54  2

济南大学AFM:新型氟聚合物太阳能蒸发器实现零下海水淡化

随着全球清洁水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海水淡化被视为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之一。然而,在高纬度地区,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极端温度循环和高盐腐蚀等环境因素对蒸发材料提出了严峻挑战。现有材料难以同时满足高效光热转换、环境耐受性和界面水传输的需求,尤其是在低温、高盐或强腐蚀条件下

afm 聚合物 蒸发器 济南大学 海水淡化 2025-09-11 08:09  3

“人工抗体”来袭:分子印迹聚合物引领抗病毒材料新方向

病毒感染一直是人类健康面临的重大威胁,从流感、艾滋病到新冠疫情,给社会与经济带来巨大负担。传统的抗病毒药物与疫苗在对抗多样化且高度变异的病毒时仍存在局限,包括耐药性、疗效不稳定、副作用明显以及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开发一种具有高选择性、低毒性、稳定性强且可规模化生

抗体 抗病毒 聚合物 印迹 印迹聚合物 2025-09-10 08:40  4

冯新亮院士团队《自然·通讯》:在液面上合成二维聚合物晶体

二维聚合物(2DPs)及其层堆叠的二维共价有机框架(2D COFs)是一类新兴的二维共价网络材料,具有明确的周期性结构。目前,该类材料主要通过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可逆动态共价化学反应(如希夫碱缩合、硼酸缩合等)合成。然而,由于不可逆碳-碳(C–C)偶联反应缺乏纠

晶体 聚合物 二维聚合物 聚合物晶体 冯新亮院士 2025-09-10 07:22  3

3D动态聚焦激光技术:透明柔性聚合物微结构的精密制造

厦门大学周伟教授联合香港理工大学张志辉教授、王春锦助理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皮秒激光的3D动态聚焦激光(3D-DFL)制造策略,用于透明柔性聚合物微结构的精密制造。通过实时调整Z轴焦点,有效补偿因消融导致的深度偏移,确保能量沉积一致性和制造质量稳定性。该方

激光 烧蚀 聚合物 微结构 pdms 2025-09-09 09:39  4

吉林大学安泽胜教授JACS:新型近红外光酶催化系统实现超低剂量下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精准合成

近年来,近红外(NIR)光催化因其优异的时空控制能力、深组织穿透性和生物相容性,在合成化学、生物材料制备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NIR光子能量低导致自由基生成效率不足,难以合成超高分子量(UHMW)聚合物,且传统方法需使用高浓度催化剂(ppm至m

jacs 聚合物 红外光 安泽 酶催化 2025-09-02 07:59  4

25-31 基于聚合物的增材制造最新进展PDF_Part03

随着聚合物增材制造(AM)领域的迅速扩展,应考虑热塑性塑料的再利用和回收。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商业级丝材(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和聚乳酸)的回收是可行的。此外,用于包装的消费级热塑性塑料可以作为材料挤出AM工艺的低成本且可持续的原料,为废塑料提供高价值的产出

abs 聚合物 pet pla petg 2025-09-01 13:38  4

华南理工大学刘军等Angew.:强偶极矩+快速电荷转移,实现宽温聚合物基固态锂金属电池!

与传统液态电解质相比,固态电解质(SSEs)因其固有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被认为是提升电池性能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其中,通过改性聚环氧乙烷(PEO)制备的复合固态电解质(CSEs)因其良好的物理性能和易于加工而受到关注。然而,锂的电化学电位低于CSEs

偶极矩 华南理工大学 聚合物 刘军 华南理工大学刘军 2025-09-01 12:57  6